河北省赤城县与北京市延庆区、怀柔区接壤,是北京重要的水源。赤城县年水资源总量达2.47亿立方米,承担着为首都供水的重要任务。中国的白河拥抱了雕刻的小镇和红河,穿过郁郁葱葱的森林、广阔的田野和简单的村庄,奔向白河堡的水库,画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交响乐图片。宁静的黑河,从东猴顶开始,蜿蜒曲折,绕过千山万水,一路向南,在北京延庆区与白河相遇,两股雄伟的水一起注入密云水库,滋润首都。
赤城县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实施小型生态清洁流域等100多个项目,全面建设“首都供水塔”,保护“首都水库”,逐步突出生态优势。近年来,赤城县通过不断深化科学“治水”,已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54.33平方公里、清理疏浚河流165公里、设置防护网41公里、建成的12个清洁小流域,成为净化河流的“毛细血管”。其中,东门子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流域水源保护能力和河流输水条件大大提高。
在产业“节水”方面,赤城县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完成3.2万亩农田“水稻干旱”项目,增加2.4万亩标准农田,积极推进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矿山企业的工业用水全部回收利用,县地下水取水量逐年下降,北京年平均输水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
实时“保水”的准确监测也是赤城县的一项重要措施。依托云州水库水质生物预警监测站和白河、黑河8个小型水质智能监测站,科学制定了“五一”国家考试段水质控制机制。
今天的赤城,青山叠翠,河水清澈,河流入京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II标准,部分月份甚至达到Ⅰ类别标准,实现了“多供水、好供水”的目标。
文体旅融合大放异彩
赤城县不仅拥有优质的水资源,而且其优良的水源环境也为文化、旅游、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显示,赤城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4.41%、林草覆盖率84.16%,生态河谷72个。这里海拔适中,PM2.平均浓度只有12微克/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赤城县依托优质水源条件,帮助人们在家就业。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海陀国家自然保护区、第四代冰川遗迹冰山梁、丹霞赤壁等自然景观也吸引了无数外国游客前来观光打卡。2023年,赤城县成功跻身河北省全球旅游示范区,为文化旅游业和卫生保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赤城县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巧妙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势头,在文化、体育、旅游融合的新篇章中闪耀。通过精心规划,出现了一系列度假村、体育公园、燕山宿舍等旅游项目,使赤城县成为“如此接近、如此美丽、周末到河北”的理想选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明悦乡居位于赤城镇浩门岭村,是赤城市医疗保健产业建设的经典案例。走进这里,你可以看到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青灰色的独栋庭院,既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魅力,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精致与舒适。在这里,每一个庭院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优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近日,明悦乡居推出“露营+”活动,与民宿产业形成互补。
“赤城好水”前景广阔
赤城在滋养水土的同时,敏锐地看到了“一杯好水”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中国健康饮用水研讨会和首届“赤城好水”推介会上,专家认为,赤城坚持定位首都水源保护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优先发展生态绿色,进一步推进矿山企业有序退出和绿色转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作为重点工作,真正走出了绿色发展的新途径。赤城县规划了水产业、水科技产业园,并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8月投入运营。
赤城县将在水产业集群方面打造以水为平台的“水”+N“产业集群,包括天然水、矿泉水、果蔬汁、冻干粉、茶粉、中草药饮料等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已有6家饮用水企业和1家饮料生产企业落户赤城,以赤城好水为原料,生产优质、高附加值的饮用水和饮料。这些产品的推出满足了当前市场对健康饮料的需求,预计将给赤城县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是赤城县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赤城县毅然放弃了过去过度依赖单一矿产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成功走上了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赤城县通过关注文化、旅游、医疗、新能源、特色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绿色发展让赤城县尝到了甜头。
走在红城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从山泉到生产车间,从田野到人们的餐桌,“红城好水”承载着红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绿色发展的持续追求。
(资料来源:河北省赤城县人民政府)
编辑: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