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ay

星期一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国瓷材料加速育新提质

今日都市网 2024-12-21 1.54w
  这个版本的图片:黄翔 本版制图:周靖宇

  编辑《证券时报》 黄翔

  “向确定的方向加法是近年来国瓷材料延伸链布局的行为逻辑。”谈到国瓷材料的发展,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徐少梅告诉编辑。

  国瓷材料作为高端功能陶瓷材料的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技术创新和突破,继续走在国内产品替代的道路上。如今,随着数字浪潮的涌入,以新材料为业务方向的国瓷材料继续扩大产业链领域,不断布局在许多新兴终端领域,实现了从材料到产品的整个链。

  填补国内空白

  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被称为“工业大米”,是电子工业中使用最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业界称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回顾国瓷材料的发展历程,公司正是通过突破MLCC原料-高档钛酸钡基介电陶瓷材料的“卡颈”问题,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徐少梅告诉编辑:“公司成立之初,凭借技术创新完成了钛酸钡粉的核心产品开发,成功进入MLCC领域,成为三星电机、风华高科技等重要客户的供应商,依托单一产品在创业板上市,解决了创业企业的生存问题。”。

  据了解,我国MLCC产业起步较晚,初中高端MLCC粉末材料长期依赖日本进口。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的逐步扩大,MLCC配方粉的定位率不断提高。国家瓷材料通过MLCC介质材料的深度培育,形成了从超细纳米钛酸钡基础粉、配方粉到电子浆的多品类优势。目前,公司实现了120/150纳米钛酸钡粉的大规模生产和50/100纳米钛酸钡粉的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MLCC电子陶瓷材料行业的空白。

  在国瓷材料展厅,国瓷材料工作人员拿起两个不同尺寸和规格的MLCC样品向编辑展示,其中不到一半的指甲盖尺寸较大,而小尺寸的指甲盖尺寸较小,如细砂。“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技术改进,公司生产的粉末达到了纳米级。虽然它只有一粒细砂,但它实际上含有102层介质膜,介质层厚度从原来的36微米减少到1.8微米。这也使得当前的电子设备发挥了更好的性能,如至少3000个MLCC可以用于手机。”

  目前,MLC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航空航天、船舶、武器到轨道交通、汽车电子、智能电网、新能源、消费电子等工业和消费领域,下游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电子设备的行业。

  “新鲜”成功上市后,瓷材料没有停留在原地,公司继续保持高强度的基础研究,创造了水热合成等七项核心技术,依靠核心技术继续推进新材料类别的水平扩张,推出了纳米复合氧化锆、高纯超细氧化铝、稀土催化材料和氮化物等高端无机非金属材料,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国家瓷材料已形成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学材料、新能源材料、精密陶瓷材料等六个业务部门,产品下游涉及自动驾驶、工业激光、低轨卫星等热门轨道。

  核心技术多点突破

  在智能时代,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应用新的陶瓷材料,新材料行业自然具有“三高三长”的特点,即投资高、难度大、门槛高、研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长。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继续保证行业地位,是外界观察其发展的重要维度。

  在这方面,徐少梅总结说,公司通过“内生、外延”保持稳定发展。一方面,国家瓷材料基于核心材料优势,不断加强材料应用研究的创新投资,重点关注“颈”的关键领域;另一方面,产业链向下游扩展,进入催化材料、生物医学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精密陶瓷领域,使下游企业发展,实现蜂窝陶瓷载体、陶瓷基板、精密陶瓷轴承球等产品的国内替代。”

  例如,徐少梅表示,2016年,国内汽车行业迎来了国家四项标准升级到国家五项政策窗口期。国家瓷材料收购王子陶瓷后,通过技术整合成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公司蜂窝陶瓷载体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打破了康宁和NGK的长期垄断。目前,经过多年的技术培育,国家瓷材料已经实现了商用车、乘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机械等蜂窝陶瓷载体最新排放标准的全面突破,成为国内重要的国内替代力量,确保了国家汽车尾气处理产业链供应链的独立控制。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给许多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国瓷材料还开发了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产品的MLCC介质粉末。”人工智能服务器及相关设备对高性能MLCC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把握市场需求,国瓷材料积极配合客户开发大容量、耐高压、高散热等特殊规格的介质材料。”徐少梅说,新兴产业的出现推动了公司增加研发投资,抓住了市场机遇。

  以精密陶瓷业务为例,精密陶瓷器件具有调节声、光、电、热、机械等综合性能的能力,特别是人工智能、由于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功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面临着功能或结构设计问题。陶瓷器件是解决问题和优化性能的关键。

  “泛半导体、新能源产业等陶瓷基板解决方案一直是国家瓷材料长期战略发展和关键布局的业务领域。公司是一家从陶瓷粉到陶瓷板到下游陶瓷金属的全产业链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徐少梅介绍,为了提高国内独立控制能力,公司组织国家瓷创新、国家瓷金盛、工业技术研究所完成高端材料和产品的联合开发,解决国内长期依赖进口高强度氧化铝基板、超高导热氮化铝基板制备技术,帮助激光雷达基板、激光热、陶瓷外壳等产品在汽车自动驾驶、工业激光、通信射频微系统等领域获得竞争优势。

  许少梅透露,目前国瓷材料的相关产品已进入行业龙头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并大规模销售。

  “近年来,公司通过控股和并购扩大了产业布局,从单一主体发展成为多元化的新材料平台企业,横向提高了业务广度和盈利能力。”徐少梅表示,并购是公司互补优势、提高市场份额、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公司围绕核心业务部门和协调发展的角度选择并购目标,实现了内生和外延发展的双轮驱动。

  从过去国瓷材料并购的角度来看,2015年国瓷材料战略投资爱尔创,开启了从粉末到材料的牙科新模式;2016年,国瓷材料加快工业并购步伐,电子浆、蜂窝陶瓷材料、结构陶瓷等业务开始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2017年国瓷材料收购王子陶瓷,进入蜂窝陶瓷领域;2018年完成爱尔创收购和并购。在此期间,国家瓷材料收入随着其扩张而逐步增长。

  目前,国家瓷材料依托核心材料优势,按照“T形”战略向陶瓷产品垂直延伸产业链,通过并购蜂窝陶瓷载体、氧化锆瓷、精密陶瓷800V高压快充氮化硅陶瓷轴承球、车载激光雷达高导热基板、低轨道卫星基板等产品,实现材料到产品的整个链。

  稳步推进创新发展

  国瓷材料检测实验室编辑看到,国内外精密检测设备应接不暇,其中检测分析仪器极其昂贵。

  据国瓷材料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公司在研发设备采购方面的投资没有上限。”例如,在测试方面,产品测试被称为创新的眼睛,因此我们实施了整个过程的测试,以确保高质量稳定性。目前,公司的测试实验室规模处于行业前列,年测试量超过60万次,未来公司的测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创新被国家瓷器材料视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密码。根据国家瓷器材料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研发投资2.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8%,同比增长16.5%。

  在人才方面,国瓷材料成立了技术专家委员会,促进技术问题的解决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同时,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进更多创新成果的产出,国瓷材料对重点研发项目和项目提供了特殊的财政支持和奖励政策,鼓励科技人才以奋斗精神取得创新突破。

  国瓷材料总部位于以石油闻名的山东省东营市。国瓷材料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如何在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吸引人才。

  徐少梅介绍,近年来瓷材料发挥区域优势,同时确保集团总部核心材料研发人才投资,根据当地情况吸引高端人才,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了精密陶瓷研究所和上海子公司,形成了“总部+飞地”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人才围绕行业形成集聚效应,触及更前沿技术创造便利条件。”公司通过更灵活的培训方式,将科技人才推向精密陶瓷和泛半导体领域,为新一轮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谈到未来,徐少梅表示,国瓷材料将逐步延伸到未来卫星通信、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行业,重点布局高端陶瓷产品,确保公司在关键应用场景和领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编辑:金杜

材料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今日都市网刊载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今日都市网致力于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完全验证。如有内容存在侵权、失实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ahmmzs_tousu@163.com ,我们将尽快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