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May

星期六

中小券商股权流转速度加快 北京国有资产公司计划“清仓”瑞银证券

今日都市网 2024-11-28 1.6w

  本报编辑周尚

  于宏,见习编辑

  在证券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政策鼓励并购的背景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在挤压中小型证券公司生活空间的情况下,股东转让股权的现象日益增加。近日,瑞银证券33%股权上市转让、星展证券成功交易、中山证券67.78%股权预上市转让等多家证券公司股权转让交易迎来新进展,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证券行业的股权转让现象频繁发生,已经完成的交易和正在等待“买方”的股权转让项目也不少。

  对此,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目前,随着证券业的高质量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小证券公司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导致其股东出售股权的意愿增强;同时,监管部门支持证券业通过并购实现优势和强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股权转让的频繁进行。"

  瑞银证券

  第二大股东拟“清仓”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瑞银证券33%的股权于11月26日上市转让,底价为15.37亿元,信息披露日期为11月26日至12月23日。

  瑞银证券于2006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4.9亿元。从股权结构来看,瑞银证券的最大股东是瑞士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士银行”),持有67%的股份;第二大股东为北京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有资产公司”),持股33%。股权上市转让是北京国有资产公司计划“清仓”转让其持有的瑞银证券股权的33%。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年瑞银证券营业收入9.55亿元,净利润1891.08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瑞银证券营业收入7.7亿元,净利润9139.27万元;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瑞银证券资产总额为179.01亿元,负债总额为154.71亿元。

  瑞士银行是瑞士银行证券最大的股东,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从瑞士银行的趋势来看,2018年,瑞士银行增持瑞士银行证券股权,持股比例从24.99%增加到51%;2022年,瑞士银行再次将瑞银证券股权增持至67%。与此同时,瑞士银行高管多次公开表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在11月19日举行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瑞士银行集团董事长克里尔说:“亚太地区是瑞士银行的关键增长领域。“瑞银财富管理全球联席总裁和亚太地区总裁IqbalKhan最近也表示:“瑞银一直致力于中国市场,并将继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北京国有资产公司计划“清算”其持有的瑞银证券股权,但此前其“大规模”购买了另一家证券公司瑞信证券的股权。今年6月,瑞士银行和方正证券与北京国有资产公司就出售瑞信证券85.01%的股权达成三方协议,北京国有资产公司计划以超过15亿元的价格收购瑞信证券85.01%的股权。目前,瑞信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申请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已收到9条反馈。

  行业集中度

  或将提升

  今年以来,证券业股权流通持续加快,证券公司股权转让交易频繁进行。近日,两家星展证券的股权转让交易也成功成交。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公开信息,11月21日,星展证券有两笔股权交易,一笔是星展证券20.17%的股权,交易价格为4.15亿元;另一笔是星展证券19.83%的股权,交易价格为4.08亿元。

  此外,11月25日晚,金龙股份宣布,该公司计划转让其67.78%的中山证券股份,该交易已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市。预上市仅为信息预披露,目的是寻找目标股权意向受让人。目前,公司已聘请证券服务机构对重大资产重组进行尽职调查、审计和评估,并聘请证券服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此前,今年8月,锦龙股份还将其20%的东莞证券股权转让给东莞金融控股和东莞控股的联合体。

  除上述交易外,还有许多证券公司的股权处于上市转让状态,正在等待“买家”的出现,在目标中,中小型证券公司的股权尤为常见。例如,目前,中天证券4.75亿股在上海联合交易所上市转让,占总股本的21.35%,转让底价为12.64亿元;大同证券5.09亿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上市转让,占总股本的15.42%;世纪证券有限公司0.1522%的股权将在公开拍卖平台上进行二次拍卖,起拍价为625万元。

  除股权转让外,并购重组也是行业股权转让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11月7日晚,西部证券宣布计划从8家公司收购64.5961%的国融证券,支付38.25亿元现金;9月,国信证券披露,计划向深圳资本、昆鹏投资等7家交易对手发行股份,购买交易对手持有的万和证券96.08%股份。

  在这方面,布伊利预计:“未来证券业的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在加快行业并购步伐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证券公司及其股东可能会通过股权转让寻求合作伙伴,以加快行业整合。”

  展望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志山投资基金经理何李告诉《证券日报》:“未来,证券业将进一步形成多层次的竞争模式,预计整体集中度将继续上升,适者生存将更加明显。大型证券公司将凭借其规模、平台、品牌等优势,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头部效应;面对竞争压力,中小型证券公司将主要寻求细分业务或区域市场的差异化发展。总体而言,精品投资银行和创新业务的发展、研究服务的特点、财富管理、“出海”等可能成为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编辑:金杜

计划 资产 证券 国有 北京 流转 速度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今日都市网刊载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今日都市网致力于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完全验证。如有内容存在侵权、失实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ahmmzs_tousu@163.com ,我们将尽快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