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陈霞昌
同创伟业智能终端投资负责人王静多年来一直关注智能硬件领域,主导了智能达、展示等多个明星项目的投资。在她看来,智能眼镜是业内人士一个接一个地探索和迭代的更具体和清晰的产品。预计未来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重要的人机交互平台。近日,王晶就智能眼镜的前景和投资机会接受了《证券时报》编辑的独家采访。
《证券时报》编辑:11月,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密集发布智能眼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王静: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一旦建立共识,他们就会迅速采取行动。在以雷鹏第二代智能眼镜为代表的产品形式成功验证后,新一轮智能眼镜共识建立并推出了新产品,主要有三个原因:生成人工智能和大型模型的应用、消费品市场迫切需要新产品、国内政策和资本支持。
《证券时报》编辑:中国企业最近发布的智能眼镜背后有大型语言模型的支持。如何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王静: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泛化能力实际上为眼镜注入了灵魂,就像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相互授权一样。人工智能从三个方面刺激了智能眼镜的发展:一是可以改善实时信息处理和交互,即大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语义和图像,提供更人性化的交互体验;二是提供更多的场景应用,如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环境动态调整功能,如实时翻译、导航等,提高智能眼镜的实用性;三是生态系统建设,即人工智能驱动的内容生成和交互,智能眼镜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证券时报》编辑:360集团创始人周鸿毅表示,未来每家互联网公司都可能推出智能眼镜,形成一场“百镜大战”。你认为整个行业在短期内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
王晶:“百镜大战”其实已经发生了。从过去两个月的新闻发布会来看,智能眼镜的门槛似乎并不高。互联网企业、新兴智能硬件企业和传统眼镜企业正试图进入这条新轨道。但是这类产品大多还停留在品尝、极客玩具、简单AI助手、品牌噱头等初级阶段,没有实现成熟的软硬件结合。只有真正完善软硬件系统和生态,满足用户的刚性需求,真正解决用户佩戴体验的问题,智能眼镜才能成为新类别中第一个占据用户思维的标准产品。可以预见,未来2-3年,大型科技企业将陆续入局,建立类似手机的生态应用系统,迎来行业爆发。但是目前的产品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这也是初创公司的机会。
《证券时报》编辑:就智能眼镜生态而言,哪个环节的投资机会更大,如眼镜、核心部件、软件等?
王静: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终端品牌、上游部件、相应的软件生态等都可以投资,但从投资偏好的角度来看,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想法。
例如,对于上游部件,我们的逻辑是投资核心、最高壁垒和世界领先地位。早在2021年,我们就投资了JBD(上海显耀科技有限公司),当时的判断是Micro LED将是显示模块的最终解决方案,可以类比AR眼镜的心脏,是轻量级互动产品的核心。三年过去了,这一判断不断得到验证,而JBD作为Micro 全球领先的LED企业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终端品牌。团队非常重要,投资时间也非常重要。当然,这些初创公司无疑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它们也有机会在智能眼镜时代诞生下一个HMOV。从投资节点来看,已进入投资期。
软件和内容生态也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关注人工智能大型模型与智能眼镜的深度集成,大型互联网制造商的优势相对较大。智能眼镜作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不仅是硬件设备的创新,也是软硬件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战场。
编辑: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