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May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入嵌入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

今日都市网 2025-03-05 2.26w

农业新质量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意义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力的每一次转变都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农业也是典型的传统产业,生产周期性强,易受自然环境影响,风险大,产业附加值低。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加速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国农业已发展到实现“从大到强”的关键时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的农业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新的农业生产力”。农业新生产力是由先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产生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等新生产力的一般特点。大力发展农业新生产力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国农业新质量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农业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农业前沿科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2.4%;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良种对粮食增产和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

在农业技术应用方面,智能机器人、物联网、自动化设备、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工具引入农业生产、北斗卫星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6,有效支持农业远程控制、无人操作、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技术投资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据统计,北斗终端农业机械安装已达到220万台,植物保护无人机总数近20万台,年运行面积超过21亿亩,形成了从田间到云的“空间一体化”农业监测管理体系,农业运行效率和运行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农业组织创新方面,以农民家庭管理、合作联合、社会化服务为支持的三维复合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形成了9万多家工业化龙头企业、100多万家庭农场、220多万农民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组织90多万,通过扩大农业技术服务范围,实现农业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规模效应。

在农业要素投资方面,我国农业已逐步从传统要素投资转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路径。近40年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约3%,其中技术进步约占2%。中国农业发展实践生动诠释了传统农业的不断转型,通过新技术、新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深化体制改革,形成新的生产关系,是激发农业发展潜力的根本途径。

发展农业新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的农业“大而不强”也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农业生产力迫切需要改变。中国的农业产值和农业进口规模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谷物、种子棉、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肉类、化肥等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农业大国。然而,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农业科技转化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一些关键领域仍存在“脖子”问题等。

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促进我国农业从大到强的关键是实现农业发展范式的改革,实现农业发展从因素依赖向科技驱动的转变,这与高科技、高效、高质量的农业新质量生产力是分不开的。同时,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包括农业用水科学、细化水平、土壤保护形势、农业系统碳中和任务、农业劳动力减少、严重老龄化,也迫切需要发挥农业新质量生产力在资源减少、污染减排、劳动力节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绿色、密集、可持续转型。

发展农业新质量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农业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将重建农业生产范式,有助于摆脱制约农业发展的各种困境。实现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特点是减少资源损失和环境影响,从根本上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中国的耕地和生态红线继续承受压力,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短缺。仅仅依靠现有的农业资源,很难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食品需求。新型农业生产力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时空限制,向森林、河流、湖泊、海洋要食物和蛋白质,确保高水平的饮食营养需求,加快了“大食品”体系的形成。同时,新型农业废物生物腐熟技术集中处理农业生产废物,加快分解,当地还田,减少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工厂化集中育苗,打造智能温控连栋温室的“育苗厂”,节约60%的土地和90%的人工劳动。未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老化,通过智能农业生产加快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大大促进传统农业数字智能重建,全面使农业从育种研发、种植、食品深加工、仓储部署、销售经营到农业废物处理、灾害防治全周期、全过程,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率。例如,在育种研发过程中,Alphafold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加快作物和畜牧业的基因特征筛选,缩短抗病抗旱品种的研发周期;在种植和育种过程中,通过无人机遥感、土壤传感器、气象站实时收集数据,系统分析作物生长状态和病虫害风险,及时调整温室内部条件,优化生产过程;在销售和运营方面,人工智能叠加区块链技术将实时规划食品运输的最佳路线,为材料和人力部署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入嵌入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友好的互动界面,进一步降低先进技术的使用门槛,使每个农业从业者都能获得及时、高效、专业的农业智能“助理”,提高农业全周期、全过程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

农业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将重振农村经济活力,有助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是农村振兴的基础,农业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是打破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单位的产值;另一方面,新模式通过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支持农业“链、链、链、链”,打破产业边界,形成农药健康、文化创新,全面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新型农业生产力将有效振兴农业和农村闲置低效经营资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激活集体经济组织,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和财产,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此外,新的农业生产力也有助于实现农村治理的现代化。整合土地流转、社会保障服务、灾害预警等信息功能,通过数字农村平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村民也可以通过平台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实现农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农村治理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度,有效落实村民主监督权。

新农业质量生产力的发展将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探索人类农业文明发展的新形式。新农业质量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实现生态文明转型的根本驱动力。新农业质量生产力将破解“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恶性循环,重建“人与自然技术”之间的关系,改变人与自然的路径惯性,生成数据、算法、生态一体化的新模式,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局面,在资源禀赋有限、人口多、物质积累需求高的条件下,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新思路,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互反映”、为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计划。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张海鹏)

编辑:金杜

农业 深入 方面 各个 领域 发展 社会科学 研究 中国 未来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今日都市网刊载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今日都市网致力于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完全验证。如有内容存在侵权、失实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ahmmzs_tousu@163.com ,我们将尽快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