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一句北京人挂在嘴边的话。
是的,你吃什么?在材料匮乏的时代,棒面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主食的重要地位。除了窝头,吃米饭或白馒头是为了改善生活,有限的选择空间。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吃什么,真的成了一个问题。鸡、鸭、鱼不用说,美食不再那么罕见。然而,无论什么时候,北京人最不愿意放弃,或者那碗炸酱面。
据说炸酱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发酵酱已成为保存和调味食品的重要途径。以意大利面为主的北方人开始使用黄酱作为调味品,“炸酱”的原型已经出现;到清朝,炸酱面已经成为北京的一种特色食品。
炸酱面的本质是炸酱。妻子选择东北大豆酱,加入1/5甜面酱,然后买一块五花肉,去皮,切成手指大小的肉丁。油炸时,将食用油倒入锅中,先放入姜末,炒出香味,然后加入肉丁,用小火慢慢油炸,直到颜色变黄,然后加入酱汁慢慢煮沸。此时,掌握温度非常重要。如果火很小,酱汁的味道就不会出来。如果火很大,酱汁很容易烧焦。妻子的手艺很好。油炸酱不亚于北京的老品牌。
要做出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酱面,面条的制作也很重要。温水和面条最好是硬的。揉面团后,醒半小时再揉;继续醒来,揉搓,让面条变得强壮;最后,把面团擀成厚度适中的面团,切成薄或宽的面团,在水下打开,一起工作。菜码也很讲究。妻子做酱面、黄瓜丝、胡萝卜丝、绿豆芽是必不可少的;大豆、青豆、芹菜粉、香椿芽、卷心菜丝因时而宜。面条不能马虎。北京人讲究,每一条面条都要均匀包裹酱汁,才能充分享受独特的口味体验。
在我的生活中,酱油面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象征。想到酱油面,你会想到家,想到家里的灯,想到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想到与酱油面相关的照片;每一条面条都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特殊情感。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院子里住着十几个家庭。谁炸酱汁,院子里充满了节日。炸酱面分为“文学”和“武术”两种吃法。所谓的“文学”吃,“小碗干炸酱红,盘子与八种蔬菜会见面”,一家人坐在一起,感情和温暖充满了脸;“武术”吃什么?你不能坚持下去。拿一碗炸酱面,拿一根黄瓜,一口大蒜,世界各地的笑话,是夏天庭院的独特场景。谈话非常广泛,从国际时事到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北京人直率、侠义、热情、非正式,吃炸酱面只是反映了这种生活态度。
当我在部队当兵的时候,公司的主食是米饭和高粱米。我一周可以吃一顿肉馅馒头,拳头大小,一口气就能吃八九个。两年前回家探亲,父母看到儿子被风沙吹黑,自然很爱,问我想吃什么。妈妈做的红烧肉和炖带鱼不亚于餐馆。我已经垂涎欲滴了,肚子里缺油缺水。但是咽下口水,说:“来碗炒酱面吧。”那两年,炒酱面是我梦里最多的。炒酱的时候,妈妈在锅里轻轻搅动铲子,就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在排队;擀面、切面、抖面的时候,就像一个熟练的音乐家在拨弄琴弦。炒酱面有她的厨艺,也有她对儿子的关心和不情愿。什么是乡愁?乡愁是心中的归属感。只有吃一碗妈做的炒酱面,才能真正感受到回家的感觉。
记得那天,一向节俭的妈妈擀面条,去菜市场买了两个黄瓜。是隆冬,黄瓜最贵的时候,切成丝,淡淡的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一直飘在我生命的牧场上。吸鼻子,还能闻到那种香味——那就是家的味道,家的味道。这些年偶尔会光顾街上的老北京酱面馆,吃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面馆的制作工艺和食材无可挑剔。想了想,缺的可能是只有妈妈才能揉出来的温度。
我儿子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了半年。回到北京的那天,他的妻子自然很高兴,问他最想吃什么?我建议楼下开一个新的海鲜火锅,很有特色,你想试试吗?儿子在电话的另一端停了一会儿,平静地说:“来一碗炸酱面吧。”
听了之后,我的心不禁热了起来。我儿子回答我妻子的话和我40年前回答我母亲的话一样好。味道是唤醒记忆的最佳感官。炸酱面的味道是连接记忆和家乡的秘密方式。对北京人来说,炸酱面不再是一种普通的意大利面。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饮食记忆和家庭情感,让他们在世俗的起起落落中找到内心的温暖和平。
“来碗炒酱面!”只是味蕾对美食的呼唤吗?不,它显然传达了北京人的乡愁和亲情。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4日 20 版)
编辑: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