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聂英好
阿里巴巴的外商投资地图继续收缩,并在一个月内两次“卖家”。最近,阿里巴巴宣布以74亿元出售银泰百货公司,半个月后宣布以131.38亿港元出售大润发母公司高新零售的全部股权。
销售高新零售和银泰百货是阿里巴巴自2023年9月新管理层上任以来收缩投资地图的最新举措。自2024年2月以来,阿里巴巴减持了快狗出租车和B站、莫莫、网易云、小鹏汽车、光传媒等知名公司。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告诉编辑,阿里巴巴有序退出非核心资产,战略关注核心业务的发展信号更加清晰。
在不断“销售”的同时,阿里巴巴也在增加其他投资。自2024年以来,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阿里巴巴外商投资领域的变化不仅对投标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反映了阿里巴巴自组织结构改革以来的核心战略变化。
阿里巴巴引领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中国互联网的基准企业。阿里巴巴的投资领域也反映了它在许多行业的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红利的进一步消退,以美团和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新巨头的崛起,阿里巴巴面临着挑战和压力。未来,阿里巴巴如何在投资策略上进行更详细的调整已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焦点。
1 加快非核心业务退出
面对许多新的电子商务平台远远超过行业平均增长率,阿里巴巴显然等不及了。1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子公司和New Retail与德宏资本签订协议,出售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权,约占高鑫零售发行股份总数的78.7%,阿里子公司和新闻 Retail将有权对待售股票收取131.38亿港元的最高金额。
就在上半个月,阿里巴巴刚刚以74亿元的价格出售了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银泰百货公司。阿里巴巴宣布,预计银泰百货公司将损失约93亿元。阿里巴巴表示,目前的安排是最好的选择,阿里巴巴将进一步关注核心业务,银泰百货公司将开始新的业务。
2024年阿里的关键词是减持和退出。自2024年以来,阿里先后减持美股和港股公司,包括快狗出租车和B站、莫莫、网易云音乐、小鹏汽车等知名公司。在a股公司方面,自2023年以来,阿里巴巴公司将至少7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给同一家阿里巴巴公司的杭州浩月,包括美容化妆、分众传媒、千方科技、美容健康、居家、圆通快递、美凯龙等,被市场解读为后续减持铺平道路。2024年底,阿里巴巴清理了美容化妆品;阿里巴巴风险投资减持了光媒。减持完成后,阿里巴巴风险投资不再是光媒5%以上的股东。
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加快了非核心业务资产的剥离,这背后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考虑因素。着眼于整个行业,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如今,红利逐渐消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美团、字节跳动、拼多多为代表的新兴巨头的强势崛起,对阿里在电子商务、当地生活等传统优势领域构成了严峻挑战。阿里需要重新审视业务布局,集中资源巩固核心竞争力。
从财务角度来看,阿里巴巴的一些投资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的回报。一些早期布局旨在抓住市场份额,培育新兴业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未能实现利润或增长低于预期,拖累整体业绩。保留这些资产不仅会消耗资源,还会影响阿里巴巴的整体财务健康和市场估值。
面对互联网行业竞争模式的重塑,投资回报低于预期,阿里巴巴迅速进行了内部战略调整。2023年9月,阿里巴巴明确了“用户第一、人工智能驱动”两个战略核心,重新规划业务布局,调整战略优先级。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永明上任后强调,阿里巴巴将根据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和产品竞争力,梳理现有业务的优先级,定义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
对于非核心业务,阿里巴巴将通过各种资本化方式尽快实现资产价值。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告诉编辑,对于非核心业务,阿里巴巴正在通过尽快盈利或其他资本化方式实现资产价值,从而将价值返还给股东。目前,阿里巴巴有序退出非核心资产,战略关注核心业务的发展信号更加清晰。
在阿里巴巴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还表示,阿里巴巴在2024财年前9个月(202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完成了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销售。”资产负债表上仍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不是我们的核心重点。如果你能完成退出,这也是非常合理的。”蔡崇信当时回答说。
2 从主投电商到多元投资
2013年3月,马云公开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将通过并购增强竞争力。回顾阿里巴巴的投资过程,其早期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主要电子商务业务上,希望通过一系列投资加强与主要电子商务业务的协同效应,弥补电子商务基本能力的不足。
为了应对互联网流量红利结束的压力,加深护城河,寻求电子商务以外的新增长,阿里巴巴开启了1000亿元的收购期,其投资触角逐渐扩展到当地生活、大娱乐、新零售等领域。在此期间,阿里巴巴收入了微博、优酷、虾音乐、万网、高德地图、饿了么、银泰百货、大润发等数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
从投资电子商务的一些重要节点来看,阿里巴巴于2015年8月以约283亿元的战略投资苏宁,实现了电子商务领域线上线下的全面整合;此后,阿里巴巴在2016年投资东南亚电子商务平台Lazada,这使得阿里巴巴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大幅增长。
当投资边界拓宽时,阿里目前的本土生活板块、大娱乐板块和新零售板块基本都是通过收购的。但从投资效果来看,很多投资目标的后续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阿里最初的假设顺利推进。以饿了么为例。2018年,阿里和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饿了么的全资收购。阿里对饿了么的收购是当地生活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当时外卖市场方兴未艾,阿里期望通过整合饿了么,改善当地生活服务生态,在当地生活市场抢占尽可能多的份额。
然而,当地生活市场的竞争比预期的要激烈得多。美团在外卖配送系统和用户粘性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积累,并逐渐呈现出当地生活领域的主导地位。就业绩而言,2024年前三季度,美团实现收入2491.04亿元,净利润295.85亿元,其中外卖配送服务、佣金收入和在线营销服务贡献了主要利润。相比之下,尽管阿里巴巴授权,饿了么的当地生活集团业务仍未盈利,也未达到阿里巴巴预期的协同效应。
看看新零售业的投资效果,阿里巴巴之所以收购银泰百货、大润发等实体零售,是因为此举对推动品牌进入天猫、零售业数字化和实时零售创新模式在实体零售中的实施具有巨大价值。然而,银泰百货和高新零售的持续亏损成为阿里巴巴前进的负担。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客座顾问、零售电子商务行业专家庄帅对《证券时报》编辑分析,在阿里实施授权让银泰百货和高新零售独立决策和盈亏后,银泰百货和大润发表现仍不令人满意,一方面有行业趋势,另一方面是两个组织有阿里依赖,导致自身调整创新仍滞后。
“放弃银泰百货公司和高新零售公司,甚至所有阿里实体零售业务单位,利大于弊:一是减少损失,恐怕很难让银泰百货公司和大润发在两三年内回到盈利轨道,但销售可以立即减少损失;二是减轻负担,销售这些资产不会继续关闭、裁员和组织管理压力,大大减轻阿里巴巴管理层的业务负担;第三,关注平台,更加开放。”庄帅说。
3 回归“主业”:聚焦电子商务和云计算
在销售非核心资产的背后,阿里巴巴从多元化扩张转向专注于主营业务的战略调整。阿里巴巴开始重新审视战略方向,回归电子商务和云计算的“主营业务”已成为一个明确的选择。作为阿里巴巴的初创业务和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再次成为投资的焦点;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抓住云计算的历史机遇也成为阿里巴巴的关键选择。
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显著增加了对淘天集团、阿里国际、1688等电子商务业务的全面整合、闲鱼等电子商务业务,成立电子商务业务集团;淘天集团加强营销,线上线下广告齐心协力。淘宝天猫是手机软件开屏广告和电梯间海报宣传不可或缺的;2024年第三季度,淘宝天猫88VIP会员将增强用户体验,扩大购买力强的用户群,达到4600万,实现持续同比双位数增长。
对于跨境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正在全力布局。2024年7月,淘宝推出了“大型服装全球邮政计划”,通过淘宝海外业务将国内服装销售到海外。9月,该计划升级为“淘宝天猫海外增长计划”,从只向服装企业开放到全行业企业。淘宝海外托管采用半托管模式。企业拥有产品所有权和独立定价权。收到订单后,需要将货物发送到国内集运仓库。淘宝负责剩余的流量获取、跨境物流、清关、售后等环节。
在云业务方面,自2023年以来,阿里云的主线是逐步减少低利润的项目合同,专注于公共云业务,增加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在人工智能建设进度方面,根据阿里巴巴2025第二季度的最新报告,阿里巴巴云已被明确认为中国公共云和人工智能培训和应用的首选服务提供商。阿里巴巴云正在以人工智能为中心,全面重构基础硬件、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和大数据,有机地适应和整合人工智能场景,加快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此前,阿里巴巴云披露,中国有50%以上的大型模型公司在阿里巴巴云上运营,80%的科技公司在阿里巴巴云上运营。在2024年9月的云栖息地会议上,阿里巴巴云还发布了通义千问开源模型2.5系列,该系列已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系统的领先模型之一。自2023年首次开源至2024年9月30日以来 基于通义家族开发的Face衍生模型有7万多种。
阿里巴巴的战略调整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从大规模扩张到专注于主营业务的缩影。例如,早在2022年,腾讯就一直在缩小战线,减少不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阶段的周边业务。当年关闭和删除了16个应用程序,包括QQ视频和音频、有趣的快报、搜狗地图、腾讯WiFi管家和其他知名产品。字节跳动于2021年左右开始缩小业务线,其教育、证券、房地产等部门相继撤销;2023年,字节跳动大规模缩小游戏业务,选择继续深化主营业务广告和电子商务。
互联网“大工厂”的业务收缩与行业环境密切相关。目前,互联网流量红利达到顶峰,整体模式和市场空间基本形成,亏损规模战略不再适用于当前的行业环境。资本对互联网行业未来空间的想象力正逐渐下降到对平台商业化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性。
编辑: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