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新经济的微观脉搏,它们在不同行业中的探索与实践,正逐步推动着产业和技术的升级。为了深入了解这些企业的创新路径和战略抉择,《科创板日报》特别采访了智谱的CEO张鹏。
3月份,智谱通过一系列动作,在国内大模型领域中占据了领先位置。首先是与杭州、珠海及成都等地的战略合作,吸引了18亿元规模的融资;随后,股改动态传出,为公司的资本市场规划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月底时,智谱发布了首个Agent产品“AutoGLM沉思”,并在中关村论坛上免费向公众开放。
面对这些密集的动作,人们不禁疑问:这是否是应对行业变局的应激反应,还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系统的系统性布局?来自多地国资的大额融资将如何使用?B端和C端的发力是否意味着预训练优先级的弱化?
带着这些问题,《科创板日报》编辑与张鹏进行了对话。张鹏表示,AGI依然是智谱的终极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漫长且成本高昂。因此,公司需要加大投入。
Agent战略的重要性
随着基础模型迭代和降本的推进,人们对Agent的应用充满期待。智谱带着“AutoGLM沉思”加入了这场竞争,并引发了对Agent战略布局的关注。
张鹏透露,智谱早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Phone Use(AutoGLM),并与Anthropic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Computer Use。AutoGLM于去年10月发布,在手机上可以执行长达50多步操作。此次推出的“沉思”则依托于这一能力。
张鹏解释说,“我们在2023年就开始了对Agent领域的投入。这种安排与我们整体的AGI实现路径有关:从L1的预训练到L2的对齐和推理、L3的工具使用包括Agent使用,逐级推进才能产生‘沉思’。”
在研发过程中,智谱发现Agent也存在类似的大规模定律——通过扩展推理计算能力,Agent展现出更强性能。此外,在Agent Scaling Law的基础上,还发现了能力涌现现象。
谈及下一代Agent的核心能力及AutoGLM系列未来的迭代方向时,张鹏表示,“沉思”的上线及免费
编辑: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