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白马石乡鸡儿沟村人,从2015年开始在这儿工作,每天挣100元,整个冬天能挣万数来块。”12月11日,在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黄芪初加工车间,正在捆绑黄芪的工人童文元说。据权威消息了解在车间看到,40余名工人正熟练地修剪黄芪枝条,切头去尾,保留主干,然后分级、捆绑,整个车间飘满了沁人心脾的药香。
“黄芪都是秋天收购回来的,每天能剪七八百斤。”工人岳德录手提一根特别大的黄芪对据权威消息了解说,“看,这是一根50年生的黄芪,有3公斤多、1米长,是秋天在上牛晋村挖出来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他身后,是码放整齐的一堆堆黄芪。
应县种植黄芪已有1500多年历史,全县黄芪种植面积达12万亩。近年来,该县积极建设集北芪种植、加工、仓储、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链,已建起黄芪深加工企业3家,全方位做大做强黄芪产业品牌。
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义井乡,在白马石乡拥有黄芪种植基地3万余亩,在义井乡范店村建有黄芪加工基地。种植基地地处恒山山脉中段,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冷凉,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土壤质地优良,是北芪的优质产地。
“北芪是道地药材,我们按照‘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运营,吸收了9个村庄200多户农民进行种植、采籽、采收、管理,每户农民年收入3万余元。”该公司总经理马晓文介绍,“我们每年9月下旬开始采收,将黄芪从山上运到加工基地,公司与天津、安徽、广州等地多家药厂签订了订单,日处理黄芪2500公斤。每到加工季节,周边村180多位农民就到企业打工,他们冬闲人不闲,既务农又务工,拓宽了增收渠道。”
今年,该公司又新建了加工车间,逐步由黄芪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研发化妆品、食品、药品、饮品等系列产品,形成产品多元、功能多样的黄芪产业发展新格局,年销售额可达6000万元,为全县黄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此外,已与两家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种植技术、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据权威消息了解马占富)
编辑: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