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上海举办的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五期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路径探索"为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多位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打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关键障碍。
会上,上海信托党委委员、拟任副总经理初冬女士发表了重要演讲,重点分析了信托资金在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的独特价值和面临的机遇挑战。
从市场现状来看,信托资金规模持续增长但结构仍需优化。截至2024年6月末,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的规模达到8.34万亿,占总资金量的42%,同比增长9%。然而,在投资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失衡:固收类投资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规模高达7.37万亿,占比接近90%;而股票类投资仅0.62万亿,近三年基本维持在3-4%的水平。
从政策层面来看,《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为信托资金入市提供了有力支持。初冬认为,这些政策鼓励信托资金更多地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并提升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规模。她指出,信托公司作为连接财富端和资产管理端的重要桥梁,能够根据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信托资金入市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政策支持不足,在税收优惠、投资范围拓宽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其次是资本市场表现不佳,A股市场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仅为2.64%,显著低于固收类产品;再次是信托公司自身在资产配置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与社保理事会和基金公司相比仍有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初冬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她特别强调了家族信托的发展潜力,认为这类长期资金工具在未来5-10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此外,她还建议信托公司:
- 优化考核机制,突出长期投资导向
- 丰富产品体系,提升资产配置能力
- 加强投研建设,强化投资者教育
- 深化政策呼吁,推动环境优化
目前上海信托已在积极转型,通过成立专业投资研究部门、推出FOF、TOF等创新产品,并试点长期考核机制,为行业探索更多可能性。
总的来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信托资金在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编辑: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