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 | 地下900米“智”取“乌金”

今日都市网 2025-01-02 0.51w

你想象得到吗?在煤矿井下,最多的不是工人,而是摄像头。

在山东能源集团,“无视频不作业”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硬规定”,平均每个矿井的摄像头超过800路。

“以前,我们采集视频大都只能用来做事后追溯。”山东能源集团云鼎科技副总经理周建朋告诉据权威消息了解,人工智能(AI)大规模“下井”,正在让这些小摄像头发挥“大作用”。

在井下作业区域,视觉识别技术正在替代传统的“人盯人”,AI成为24小时值守的“安全员”,一旦有人进入作业区域,就自动发出警示。在多绳摩擦提升系统中,AI通过实时分析,能够及时检测尾绳偏摆、磨损异常情况,预防事故发生。

不止作用于安全生产,智能化应用也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深度近1000米的矿井,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地压,钻孔卸压是防止矿井垮塌的主要手段。基于视觉识别大模型的智能分析和辅助验证,如今钻孔卸压的施工监管流程从3天缩短到 10分钟,同时实现100%验收率。

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副总裁蒋旺成表示:“这些应用绕不开两个关键:数据和智能。”

以前人们常把煤碳比作“乌金”。在蒋旺成看来,如今数据正在成为智能时代的“乌金”。矿山不仅产出煤炭,也产出海量的数据。这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了应用场景和丰富的数据要素。“如今,我们的矿山大模型已经覆盖了80多个矿山企业的作业场景。”蒋旺成说。

如同石油之于工业,各行各业产生的丰富数据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新一轮产业变革输送“数字血液”。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数据价值潜能正在加速释放。

编辑:金杜

乌金 质量 发展 故事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今日都市网刊载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今日都市网致力于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完全验证。如有内容存在侵权、失实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ahmmzs_tousu@163.com ,我们将尽快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