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大同市云州区,随处都可用相机定格一帧美景。广场清洁美观,房屋整齐划一,小巷通畅整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一派村净、景美、人和的乡村新气象。
近年来,云州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垃圾治理为切入点,不断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乡村环境持续改善,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实现了乡村面貌的华丽转身。
科学谋划 精准化垃圾治理
1月3日上午10时,刚安排完工作的杜庄乡杜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日周就看到一群人在远处巷口的垃圾桶旁转悠。“中间那个看着眼熟,呀,是老张。”刘日周赶紧追了过去,“张主任这是刚来?咋不通知一声。我陪你一起看。”
“哦,老刘呀,我们都看过了。广场南边那3个从北边挪过来的桶利用率挺高,周边也没再形成新的垃圾点;北边剩余2个桶旁边也没有垃圾落地情况出现。网格调整得很合适。最近几次到村里临时检查,到处干干净净的!”云州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建国和刘日周打了招呼,又急匆匆赶往下一个村。
不只在杜庄村,精准化垃圾治理早已覆盖云州区全域。为加大垃圾治理力度,云州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垃圾清零”行动领导组,制定《大同市云州区开展“垃圾清零”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垃圾清零”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通过一系列创新有效的举措推进治理工作,利用“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闭环管控防止反弹。
“我们要求各村制定‘垃圾桶点位图’‘垃圾易反弹区域图’,配备1名联络员,常态化管好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建筑垃圾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张建国介绍。
云州区区乡村三级每年拿出约1800万元用于垃圾治理,已形成“户分类、村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的运行模式,村一级聘用保洁员512人;乡一级发动当地农民组建垃圾清运合作社,配备27辆转运车;区一级每月统计各乡镇送至富桥垃圾焚烧厂的垃圾数量,按照“以量定费、以费促转”的办法倒逼乡镇实现“应收尽收、应转尽转”。
“老张,这是上午富桥的垃圾回单,我下午再走一趟大小坊城、贺店、唐家堡、上下渝涧。”吃过午饭和队长张战友一交接完,垃圾清运车司机邓学军就又出发了。沿途越来越干净的街道成了邓师傅眼中最美的景色。
经过几年努力,云州区农村垃圾转运量从2020年的4000吨增长至2023年的1.7万吨,基本实现了与农村常住人口数量匹配。
完善机制 提升环境整治效能
行走在周士庄镇路家庄村的村头巷尾,乱堆乱放的杂物没有了,村里村外道路整洁如新,农家院里窗明几净……村庄日新月异,村民幸福笑颜在火山桑水间次第绽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2021年,云州区提出建设“幸福宜居典范区”,并把其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来抓,制定《大同市云州区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等,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压实各方责任,重点对农村田间地头和农户庭院、农村残垣断壁、各类道路沿线等进行“五清一改”集中整治,引导农户利用庭院内外边角地、空闲地,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同时,该区还要求各乡镇在做好日常保洁的基础上,组织人员集中清理公共区域、游乐景点、河渠沟塘等的旅游垃圾,禁止随意焚烧、堆放垃圾等,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防止出现次生问题和二次污染。
“以前一到冬天,不只路上垃圾、柴火一堆一堆的,还到处是脏水结成的冰,滑得人不敢走。现在可好了,村里村外路面硬化了、大街小巷路灯安装了,上下水、煤气也入了户。我这快70岁的人了,每天都得在村里走几圈,越走心里就越舒坦。”傍晚的吉家庄乡吉家庄村分外热闹,村民陈丙政和刘志东说笑着到村广场看免费电影。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云州区选择对污水管网部分覆盖和未覆盖的村,开展生活污水回收试点工作,并出台了《云州区农村污水回收试点实施办法(试行)》。区里投资100万元,配备小型电动污水收集车28辆、10吨大型吸污车2辆。污水管网部分覆盖和未覆盖的村由小型电动污水收集车到户上门收集并倒入就近的污水管,再由大型吸污车从终端罐体里收集污水转运处理。
“我们利用车载喇叭循环宣讲污水回收的好处、回收的时间和累计积分兑换奖品的奖励办法等措施,提高了村民对污水回收重要性的认识,并组织村民代表参观实施污水回收效果好的村庄,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市政科科长李廷林介绍。
盘活产业 催生乡村发展动能
天气渐冷,党留庄乡上泉村的曼园内,工人们依旧十分忙碌,搭架子、搬设施、造雪、做冰雕、建滑道……“冰雪世界马上要开了,我觉得这边可以增加滑冰车、冰圈、雪地摩托等,加上在夏天建的暖棚里采摘新鲜蔬菜和草莓,今年肯定更吸引人。”对曼园做了安全检查后,村党支部书记曹海斌和负责人交流着。
上泉村地处大同市近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该村聚焦农业、文旅“两大赛道”,逐年改善村容村貌,发展都市近郊农业,探索共享菜园新模式,打造曼园生态旅游,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观农村山水”的独特农家生活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眼光。“目前,村里正整合资源,将改造升级的几家家庭农场作为窗口,向游客推广农场及村民的优质土鸡、土鸡蛋、有机蔬菜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曹海斌细数着变化,仅去年上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就突破90万元,靠乡村文旅带动群众增收500余万元。
与上泉村的热闹不同,峰峪乡东马庄村的千亩梨园水庄嘉年华生态农业旅游园区正静静地忙碌着——施肥、浇水、管护……这座以水为引的休闲度假园区正为来年的华丽绽放积蓄能量。“梨园水庄集采摘、养殖、游乐、休闲、民宿、康养、度假于一体,不仅充分利用了村里的老旧梨园,还为村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加上开农家乐、卖土特产等,大家的收入都显著增加。”东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平如说。
云州区始终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因地制宜盘活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坚持把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起来,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以产业发展为引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更多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下活乡村振兴“一盘棋”。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火山脚下的西坪镇贺店村,整洁的民宿便在温暖的金辉中苏醒。在线平台预订、自行入住,游客在这里可以尽享自然之美。贺店村作为该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示范村,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火山群特色的“贺民宿”乡村品牌,吸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游客。截至目前,全村旅游业直接收入近120万元。(据权威消息了解张丽媛)
编辑: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