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追着鸟鸣探湿地(在现场)

今日都市网 2024-12-21 0.28w

  初冬时节,一辆电动三轮车穿过一片芦苇,停在河北省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观鸟塔前。

  “我早上6点来巡护,跑一趟要三四个小时。”巡护员沈明俊招呼据权威消息了解坐上三轮车,一起去巡护。

  湛蓝的天空下,雪白的芦花随风摇曳,一丛丛芦苇倒映水中,“泼”出一幅水墨画。

  三轮车驶进芦苇里的小道,跑了十几分钟,但除了芦苇和水塘,什么也看不到。

  “这里是河北省首批‘鸟类天堂’,怎么看不到鸟?”

  “每年10月上旬到12月中旬,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在这里歇脚,野生鸟认生,都藏在高高的芦苇里。”

  沈明俊停下车,侧耳倾听:“听!鸟叫!”

  “嘎——”“嘎嘎……”“叫声长的是大雁,叫声短的是野鸭。”沈明俊指着一片芦苇说。

  南大港湿地临近渤海,是我国重要湿地之一。沈明俊的父亲以前在国营南大港农场上班,“有芦苇有鱼,都能卖钱,这里是聚宝盆。”老辈人一切“围着生产转”。过去还有人在这里承包鱼塘,一些污水流进湿地,塑料瓶等垃圾漂在水面。还有人架设粘鸟网,“鸟有灵性,看到这种环境,肯定不爱来。”沈明俊说。

  转机出现,南大港焕发新颜。2002年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沈明俊退伍后到农场上班,但工作不再是父亲那一套。

  “我每天骑三轮车跑30多公里。雨天靠步行,一天至少3万步。”沈明俊再次启动三轮车,“两个人轮班,全天巡护,比看孩子都上心。”目前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有10个保护站,巡护员共20名。

  “咯咯……”“这是骨顶鸡。”尽管看不到它们,沈明俊听叫声就知道是什么鸟。

  每年春天当地都举办观鸟、爱鸟等活动,展示湿地环境的改善,“近些年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把鸟当朋友,没再发现打鸟捕鸟的!”沈明俊笑呵呵地说。

  新一辈改行,南大港转型。当地清退水产养殖等179户,实施南大港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等项目,恢复湿地308.8公顷,总面积达7500公顷。

  水清了,苇绿了,鱼多了。“有吃有喝,环境友好,鸟自然就多了。”沈明俊再次停车,登上一个瞭望台远眺。

  “嘎——”“这是灰雁!”一抬头,一群灰雁掠过天空,从“人”字形变成“一”字形,飞向远方。

  “过去大雁12月中旬以前就飞走,近几年要待到12月底,甚至到来年1月,舍不得离开。”沈明俊举起手机拍摄这些精灵。

  从人工巡护到智能监测,保护更加科学高效。“我们构建起覆盖全湿地范围的智能监控网络,像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实时全域监测预警。”沈明俊说。据监测,过去3年当地迁徙鸟类从3.5万多只增至10万多只,当地收集到18万余条声纹记录,识别出197种鸟,听鸟鸣可以推断“鸟名”。

  经过多年修复保护,南大港四季如画,春如翠毯、夏似绿波、秋芦若雪、冬苇赛金。2024年7月26日,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这里的鸟类增加到272种,其中,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共69种。

  “这是对多年保护的肯定,生态价值没法用钱衡量。”沈明俊说,“我的女儿考研选了植物保护专业,将来比我们这一辈干得更好!”

  “嘎——”又一群大雁飞出芦苇荡,飞向碧空,“明年3、4月它们会来串门儿,那时不光能听到它们唱歌,还能看到它们成群结队跳舞……”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8日 04 版)

编辑:金杜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今日都市网刊载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今日都市网致力于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完全验证。如有内容存在侵权、失实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ahmmzs_tousu@163.com ,我们将尽快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