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多亏了‘小院’,不仅帮我们改良肥料、增加产量,销路也更有保障了。”12月初的田间,红薯早已收获完毕,走进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的汶河古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董瑶掰开一只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展示它细腻无丝的肉质。如今,合作社每天都能接到上千斤红薯订单,形成了品牌化产业链。
“去年,我们和山东农业大学、省市区科协、省市农技协共建甘薯‘科技小院’,引进了新品种,发展绿色标准化种植,提升甘薯品质口感,还获批了绿色食品认证。”董瑶说,合作社形成了“育苗基地—规模种植—鲜薯回收、储存—加工—销售”的全新产业体系,带动示范种植2000余亩。
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科技小院”助力农业生产走向标准化、品牌化。
从“靠天收”到智能化管理,“科技小院”让泰山板栗产业发展更顺利。“泰山板栗有着数千年的栽培历史。随着山区劳动力老龄化,‘谁来种栗子’成了新的问题。”泰安市板栗协会会长王雅红说。
今年5月,泰安市板栗协会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中国农技协山东泰山板栗科技小院”。在“科技小院”帮助下,泰山板栗每亩病害发生率降低约60%,每亩节省三四个劳动力,效率提升60%。智能冷库管理系统的应用,结合AI智能机器人实现自动化分拣与精选流程,提升了加工效率,并成功增强了农产品的独特风味。这一创新技术确保了板栗品质的高度一致性,使得成品率从先前的98.5%提升至现今的99.7%。
板栗产业只是科协系统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泰安市科协建立起科普助力乡村振兴需求库,长期面向基层征集需求,实行点对点、面对面精准对接,提供人才、技术、项目全方位服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支撑。“山东岱岳小麦科技小院”的每周工作布告板上,清晰地写着“示范田化控除草”等一系列工作安排。“山东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每年至少7个月在田间地头工作,主动为农民提供指导,并及时解答上门询问。”该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代兴龙说,这个小院建立新品种培育基地200亩、农技推广示范基地600亩、良种繁育基地1.8万亩,惠及36个行政村、1.5万户农民。
在房村镇北滕村的甘薯科技小院内,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刘宇航、林晓曈一待就是一整天。刘宇航的研究方向是甘薯科学化控技术。他们依据书本上学到的化学防控原理,设计出适合当地环境的病虫害防控方案,让技术从书本里落到田地里。
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技小院既是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聚合体,也是打通科研与土地“最后一公里”的桥梁。以科技小院为切入口,山东省科协还积极统筹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基层农技协等资源,围绕科技培训、农技服务、就业指导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目前,全省成立省级科技志愿服务队45支、市(县)级科技志愿服务队198支,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智力支撑。(王新蕾 实习生 龙女)
编辑: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