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演员徐娇在长沙一家餐厅内劝阻一名男子抽烟,却遭男子无视,男子坚称店内无禁烟标识继续抽烟,甚至在徐娇欲录证据时抢其手机、将烟头扔入其碗中,徐娇在事情发生过程中以理性劝导为主,并通过录制证据来合理维权,该事件的处理方式为公共场合控烟提供了范例。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虽然当时餐厅没有张贴明显的禁烟标识,这确实存在管理疏漏,但这并不构成在室内吸烟的合理理由。科学研究已经反复证实,二手烟对他人健康的危害是实质性的,特别在封闭的餐厅环境中,这种危害会被进一步放大。
徐娇选择用拍照取证的方式来表达抗议,这种做法既合法又理性。在当事人表示愿意道歉的情况下,她明确表示不会删除相关内容,但也不会接受道歉,这种处理方式展现了她对公共利益的坚持,同时也避免了事态的不必要升级。
这起事件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讨论,实际上反映出我国控烟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相关法规实施多年,但在实际执行中依然存在短板。不少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对控烟工作重视不足,导致类似情况反复出现。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个事件折射出公民环境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积极信号。徐娇作为公众人物,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公共卫生发声,展现了难得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餐厅管理方来说,这次事件是一个改进服务的契机。加强禁烟标识的张贴、完善控烟措施、加强员工培训都是亟待改进的方向。只有通过持续改进,才能为顾客营造更好的就餐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控烟并不等同于歧视吸烟者。我们提倡的是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封闭空间内禁止吸烟,吸烟者完全可以在允许吸烟的区域行使自己的权利。这种平衡既尊重了个人选择,也保护了公众健康。
徐娇的处理方式为我们展示了理性维权的典范:坚持原则但不失温和,维护权益却不过分纠缠。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期待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为公众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让我们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公共空间,这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
文/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刘璐涵
编辑:金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