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鸡西市以能力作风建设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提升能力、转变作风,聚焦夯实基层基础,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教育、城建、交通等领域打出一套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组合拳”,全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思想之变探索改善民生“新路子”
作为一座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鸡西市积极探索转型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上演了一场以解放思想引领“弯道超车”的生动蝶变。
今年以来,为解决棚改新建小区停车难、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市住建局把棚改项目的充电桩及停车场便民设施配建作为首要“民生工程”。
在华府天成棚改项目和河畔家园项目中分别打造立体停车位189个、配建充电桩104座。鸡西市民张先生买了一辆新能源轿车,他介绍:“没搬新家的时候就担心停车费劲、充电难,现在住进新小区,停车位也多,没想到有的车位还安装了充电桩,太方便了。”车主不仅“住”得放心,更“停”得舒心。
为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缓解鸡冠城区居民子女就近入园、入学压力,根据生源分布实际情况,鸡西市新建了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和5所幼儿园,更好满足市民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愿景。
为让市民享受更好的城市环境,鸡西市跳出传统思维,将原有沉睡空间、街头街景等闲置地块改造成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见缝插绿”,建设3处大型公园和5处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18.33公顷,有效提升城市绿量。一位出租车司机说:“这几年鸡西的变化太大了,新建这么多公园,外地人来了,让我们感觉特别有面子。”
以能力之变锤炼为民服务“新功底”
鸡西市围绕民生领域和各层级培训需求,广泛开展“问需式”“点单式”培训,为用真功夫真本领办好民生实事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培训“骨干力量”,今年首次举办了2100余人参加的全市科长培训班,分期组织中青年干部赴北京大学、深圳大学现场研学,带动全市举办各类专业培训53期、培训各领域干部8365人次。
扎实推进“蹲苗助长”,先后选派市县两级278名处科级干部到乡村振兴等一线跟岗锻炼,在实践锻炼中长见识、强本领、增才干,累计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劳动用工、人才引进、水电保障等问题1700余个。围绕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全市组织各行业系统举办技能大赛557次,覆盖1.85万人次,真正补齐“能力短板”、破解“本领恐慌”,打牢提升服务质效的能力基础。
市疾控中心积极推行结核病管理的“三位一体”医防融合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医防融合,在全省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中,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临床技能荣获团体竞赛和个人竞赛第一名。
以作风之变绘就幸福民生“新图景”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鸡西市切实把转作风作为促民生的落脚点,把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全市各单位积极转变作风,主动靠前服务,持续举办《党风政风热线》媒体问政活动,创新开办“百姓直通车”栏目88期,累计解决小区卫生、噪声扰民、用水用电等民生难题2600余件。
市民政局将住建、医保、人社等15个部门50项不同类型的“单项社会救助事项”集成为社会救助“一件事”,为9055名低收入人口从基本生活到医疗、教育、住房等多方面提供了“一站式”救助服务,全省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现场推进会在鸡西举行。
现场办公、包联企业,成为鸡西干部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全市领导干部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552名县处级干部确定调研课题892个,深入基层一线调研1423次。针对部分老旧小区供热温度不达标、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200余条。
加强多部门联动,市营商环境局创新建立“根治办”机制,以“接诉即办”“沾边就办”等“十办模式”解民生痛点、疏民生堵点、破民生难点,累计受理工单9423件,按期受理、办结率均达100%。市委政法委创新建立“3+3+X”矛盾调解大格局,将市多元解纷指挥管理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和涉行政机关诉前调解中心有效嵌入市综治中心,实现进入中心案件全部依德依理、依法依规“一站式”解决。《全力推进“一中心”统筹“多中心”融合积极构建“四维止争”鸡西模式》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为更好问计于民,6月17日,鸡西市建议征集办公室正式入驻人民网“人民建议”,开展鸡西市2024年度“金石之策”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金点子、好建议。围绕主城区规划建设,改扩建排水管网101公里,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5个、333栋楼房、建筑面积165.0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1997户,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据权威消息了解 孙伟民)
编辑:金杜